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熱浪、乾旱、洪災及火災等氣候緊急事件,真實發生在我們周遭。歐洲聯盟預計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木,然而這真的可以成為對抗全球暖化的解方嗎?
能否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大衝擊?專家說這是可以做到的。本節目介紹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科技。
位於花蓮的米崙斷層,是台灣最活躍的斷層!為掌握米崙斷層錯動機制,中研院地科所與全台專家及工程團隊合作,啟動全球首例MiDAS米崙斷層鑽井研究計畫,目的是事先提出預警,搶救更多人命。
透過臺灣特殊的地理氣候現象,記錄並介紹臺灣寶島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探討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未解之謎:無限是否存在?透過各領域思想家的解析,揭示了最新的科學研究的觀點和論點。
太空總署科學家使用先進的衛星影像結合超級電腦,繪製精細3D地圖,描繪出地球氣候系統的相互作用,直觀地球面貌的改變,以處理我們這個時代最巨大的挑戰之一-地球暖化及其對人們文明帶來的衝擊。
我們必須排除每年約380億噸的二氧化碳,但要如何做呢?新的科技能否捕捉和儲存足夠的溫室氣體,以減緩地球氣溫上升的速度?
在我們星球的46億年歷史中,有五次大滅絕,現在第六次大滅絕正在進行中。與前五次由小行星撞擊和冰河時代等災難性全球事件引起的大滅絕不同,第六次大滅絕的原因是人類活動。《第六次大滅絕》探訪當前人類滅絕的地點,記錄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以人類世的宏觀視角揭示大滅絕的現實。
透過臺灣特殊的地理氣候現象,記錄並介紹臺灣寶島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海洋是世界上儲存二氧化碳最多的天然「倉庫」,封存在海底的「藍碳」,被認為是減緩氣候變遷的最佳解方。
廢棄物的產生量巨大。做為人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塑料和衣服採取了線性的態度。我們獲取、我們製造、我們處置。隨著圍繞循環經濟的新熱潮,這是我們對生計的答案嗎?
清潔能源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因應氣候變遷的一個良好契機。攝製小組在新加坡、中國、柬埔寨、越南和芬蘭取鏡,深入瞭解再生能源公司利用綠能科技將太陽能、風能、生質燃料和天然氣的開創性項目,為迎擊氣候變遷以及美好地球的努力!
闡述隱藏在水、食物、運輸、財富、城市和戰爭背後的能源,如何影響人類發展及地球永續!
地球因液態水而存在,我們人類故事的成功,與這種簡單分子密切相關。然而我們文明的發展,卻造成了這項寶貴資源的即將耗盡。《造就我們的水》從地質學、太空科學和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水對我們的生存有多重要以及我們面臨水危機的挑戰!
探究元素結合所引起的化學反應以及人類如何學習利用這些過程來豐富我們的世界!
在奈米尺度下,我們發現大自然的效率、複雜性和多功能性及其豐富可供人類學習的知識。能否成功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是當前人類的挑戰。人類只是眾多物種之一,瞭解生命才能保護生命!
我們聽不到的聲音可以治癒疾病,我們聽得到的聲音塑造了我們的歷史,聲音為我們的建築結構帶來和諧、幫助我們駕馭自然世界。 聲音也創造出迷人的幾何圖形,成為解開其他謎團的關鍵。透過聲音的魔力,展現聲音的奇蹟和科學!
「漫長的一天」是當今亞洲的縮影,透過農夫、醫護人員、城市居民和流離失所的家庭的心聲來講述,是這些人們對複雜挑戰的真實反應,更是在危機中展現韌性的多元化地區的真實寫照。
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瞭解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是如何看待數學和科學演進
高成本的塑膠分類與回收,真能改善日益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回收標章是否讓石油產業誤用,進而帶給民眾及回收業者困擾?
短短一百年內,地球的平均溫度已增加攝氏1度!極端的天氣和海平面上升,已經導致全球動蕩,許多科學家相信,如果我們無法抑制全球暖化,可能會對人類文明的存續造成威脅。光是減少碳放,顯然已不足以避免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
人類目前致力修復他們數十年來對生態系統所造成的破壞,同時深知與周遭環境和諧相處對於地球生態以及人類生存至關重要!
從古早的火星觀測,到登陸火星的科技發展,以及未來移民火星、建立火星文明的願景。
如今全球氣溫上升已成定局,全球暖化速度比原本憂心的還快,人類彷彿對碳上癮。要拯救地球,我們必須急時做出改變!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earch anything and hit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