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演社》秉持「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理念,將戲劇藝術與土地、人文連結,架構出在地生命的普羅史詩,化為萬千觀眾難以忘懷的感動,被譽為最接地氣的「臺客戲劇第一天團」!
在滿州,一群背著月琴的婦女用民謠唱出屬於女性的生命故事。 本片以前所未有的角度,聚焦這群以民謠國寶張日貴女士為首的地方媽媽們,講述她們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
蘭嶼的達悟語名稱為「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它位於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航程約2個小時。這段拍攝的旅程,也是我們在島上同時經歷著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各種衝擊的一段心路歷程。
「當輪椅開始移動的時候,我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mararom』總和了阿美族人幾千年來與宇宙自然之間的一種純然的信仰,因構得到靈性的世界而連結的一種思念與哀愁,像靈界、星河、祖先、山海一樣,『人』的整體-與合一的整體,我們稱它為「存在的鄉愁」。
突破南管傳統,以琵琶獨奏開啟一個人的劇場。無論面對多麼艱難的任務,王心心追尋心中完美音樂的初衷不會改變,堅持透過南管不斷鍛鍊自己,成為更理想的生命!
「南國啟示錄」系列紀錄片呈現數個不同城市豐富且迷人的文化、歷史與傳統。位於臺灣的南方,東南亞彷彿是一個神祕、璀璨又精采多姿的地域。
「生命到底是什麼?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們在人世間飄蕩著,而我們試著去描寫這樣一個魔幻寫實般的人間飄影。
Kacalisiyan,斜坡上的子民,活在音樂裡,或笑或淚,唱的是最真實的人生。
說唱藝術最令人玩味的,就是把幽默的人生智慧唱入故事中。楊秀卿老師精彩的唸歌人生,透過這趟如公路電影般的音樂旅程,再次走進楊秀卿老師唸歌江湖中。
鹽水鎮就像一個微型的臺灣,全球化的經濟結構與人口老化衝擊著這座島嶼,而這部片或許提供了一個更簡約的思考:面對變遷的困境,我們應前仆後繼地,費盡心思找出當代解方。
『身體舞蹈,是最當下的社會性』,這看似簡單的道理,林絲緞卻走了80年...。
本片除忠實紀錄「預警學校」的掙扎、「專案輔導學校」的最後旅程,同時也取得了珍貴的「覺書」¬¬-私立學校的創設契約書,這份契約書也讓大家見識到,原來,多數的私立學校創設的初衷,不是「捐資興學」而是「投資興學」。
嘗試處理的提問,嘗試拓展、介入、質疑建築所連帶的現象。台灣這些壯美的、醜陋的或不堪的建築不應只是在符號象徵的形式下討論,而是回到建築與人的實質關係: 人、建築與記憶。
節目透過客種高難度的近距拍攝,將多個稀世天目的微妙呈現完全,也微觀到巨視,從歷史發展脈絡,綜觀當今在中國,日本與台灣、甚至世界的天目創作的興盛現象。
世界上最令人垂涎的資源:我們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你的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商人發大財的生意!
跨國遷移者的生活,以人為本拍出動人的故事與溫度。
古物的地位改變了,文化資產曾被認為是全人類的遺產,而現在卻變成恐怖團體的抵押品,或是金融市場的投機商品,且被許多國家用於民族主義、政治及經濟的用途。
你是否是好奇『人究竟為了吃而生存,還是為了生存而吃』呢?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earch anything and hit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