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膠廢棄物,只占海洋塑膠的1%,那麼其他的99%呢?
海洋,是調節氣候的功臣,每個生物都仰賴這個脆弱的平衡。我們的覺醒與否,決定了明天的世界!
《巴黎協定》最大的貢獻在於確立了全球共同遵守的「大雄心」-1.5℃的升溫極限。
沙塵暴是環境中的一種自然現象,無處不在。這是一個跨國問題,也需要跨國的解決方案。
為了讓國家進步,我們都需要更多的資源,但劃分海洋的方法是公平的嗎?
當我們決定要在海上修建風機來取代部分能源現況,可否從生態的角度來看看?如果你經過雲嘉南,看到滿遍的太陽能板時,你可曾想過這樣真的是綠能嗎?
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膠廢棄物,只占海洋塑膠的1%,那麼其他的99%呢?
健康的珊瑚礁,只要短短的一年時間,每平方公尺可生產35噸的魚。如果我們忘記保護珊瑚礁的重要性,我們將永遠無法阻止它的崩解。
唯有從空中俯瞰俄羅斯,才能知道遼闊一詞的定義。從空中捕捉令人驚豔甚至無法觸及的美景,用不同的姿態看見俄羅斯!
彰化海岸開發40年被迫改變的生態環境、消失中的農漁牧傳統產業,逐漸被工業、綠能產業取代之...。
從台灣環保與紡織產業的轉型與優勢引題,連結關注到全球氣候變遷與世代迭替的議題,並讓觀者省思人類各種群我的選擇和決定,形塑與內化成我們當下的世界...。
人類目前致力修復他們數十年來對生態系統所造成的破壞,同時深知與周遭環境和諧相處對於地球生態以及人類生存至關重要!
短短一百年內,地球的平均溫度已增加攝氏1度!極端的天氣和海平面上升,已經導致全球動蕩,許多科學家相信,如果我們無法抑制全球暖化,可能會對人類文明的存續造成威脅。光是減少碳放,顯然已不足以避免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
每年11月至隔年二月,在台灣宜蘭蘭陽溪的出海口,出現一批臨時搭建的工寮聚落,一群來自台灣東部的阿美族人群聚在此,捕撈當年亞洲第一批出現的鰻魚苗,這裡是他們臨時的家園...。
高成本的塑膠分類與回收,真能改善日益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回收標章是否讓石油產業誤用,進而帶給民眾及回收業者困擾?
「漫長的一天」是當今亞洲的縮影,透過農夫、醫護人員、城市居民和流離失所的家庭的心聲來講述,是這些人們對複雜挑戰的真實反應,更是在危機中展現韌性的多元化地區的真實寫照。
當死亡成為定局 ,與珊瑚依存的生物們呢,生態系會有哪些轉變,未來將是什麼樣的世界?
地球因液態水而存在,我們人類故事的成功,與這種簡單分子密切相關。然而我們文明的發展,卻造成了這項寶貴資源的即將耗盡。《造就我們的水》從地質學、太空科學和生物學的角度,探討水對我們的生存有多重要以及我們面臨水危機的挑戰!
廢棄物的產生量巨大。做為人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塑料和衣服採取了線性的態度。我們獲取、我們製造、我們處置。隨著圍繞循環經濟的新熱潮,這是我們對生計的答案嗎?
海洋到陸地,地球的每個角落都充滿垃圾。《眼不見不為淨》是一部關於垃圾的影片,它直指出我們的家園深受垃圾的危害,這些垃圾隨著人類的足跡甚至去到了地球最偏遠的地方。
海洋是世界上儲存二氧化碳最多的天然「倉庫」,封存在海底的「藍碳」,被認為是減緩氣候變遷的最佳解方。
在我們星球的46億年歷史中,有五次大滅絕,現在第六次大滅絕正在進行中。與前五次由小行星撞擊和冰河時代等災難性全球事件引起的大滅絕不同,第六次大滅絕的原因是人類活動。《第六次大滅絕》探訪當前人類滅絕的地點,記錄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衝突,以人類世的宏觀視角揭示大滅絕的現實。
GA兒童護海行動 帶動社會友善海洋 一起為海洋發聲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earch anything and hit enter